白鹿颱風已經登台,原本上午的核醫學學會理監事會又延期了,但下午的臺灣精準醫學會議Taiwan Precision Medicine summit 仍然舉行。癌症治療20年前進入標靶藥物時代,原本許多化療逐漸走入歷史,抗癌藥物的選擇會因為病患腫瘤不同基因表現而有不同的組合。甲狀腺癌的標靶藥物問世不到十年,對於分化型甲狀腺癌(乳突和濾泡型)仍然以手術+放射碘治療為首選,放射碘無效後如果不能手術或局部治療就得使用標靶藥物了!目前的Nexavar和Lenvima的確是能夠某種程度壓抑放射碘頑固性性甲狀腺癌惡化,但這兩個標靶藥物廠屬於多標靶的藥物,簡單說就是阻斷腫瘤多個靶位,但也比較容易影響身體正常組織的具有相同靶點而有副作用,另外一方面,有些腫瘤如果存在或發展出原藥物抑制的靶位,腫瘤就可能產生抗藥性。
最近的甲狀腺癌治療(NCCN2019)指引特別加入基因檢測做為甲狀腺癌在放射碘治療無效後的抗癌藥物選擇依據,例如NTRK 基因異常可以使用Larotrectinib。肺癌,大腸直腸癌,乳癌早就把基因檢測視為治療策略制定的重要環節,甲狀腺癌的治療融入基因檢測發展精準醫療才開始而已。